曹亚伯投身革命(连载4)

提到曹亚伯,很值得说道一番。史书上多记载曹亚伯肄业于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却鲜有人知曹亚伯其实是湖北农务学堂蚕桑科第一届学生。

ACC2F

曹亚伯像

曹亚伯(1875-1937),原名茂瑞,字庆云,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在湖北兴国州(今阳新县)北乡曹家湾柯海村。曹亚伯幼年丧父,母亲勤俭持家将他抚养成人。幼年的曹亚伯经在一次看戏时对皇帝角色很感兴趣,乡人告诉他当今的光绪皇帝是外国人,于是他对满清专制感到厌恶,萌生了“杀掉皇帝,自己做皇帝”的幼稚念头。

当时,基督教刚刚传入华中地区不久,对这个外来的新鲜事物,曹亚伯认为是异端,也是十分痛恨。15岁时,他特意跑到大冶县的福音堂,斥责驻堂教士张长善邪言惑众,并且威胁张教士说,日后他要是发达了,肯定将他们这些“洋奴”统统杀光。

不过,张教士没有对这个小孩子大发雷霆,他拿出一本上海广学会翻译出版的《格物探源》给曹亚伯翻看。自小生长在崇山峻岭中的曹亚伯哪见过这种新书,心里极其快意,想要借走阅读,无奈张教士就是不借,于是曹亚伯动用了泼皮耍赖的看家本领,强行借走。

《格物探源》给曹亚伯展示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世界,自此加入了基督教,开始使用“亚伯”这个教名,并且心里开始有了家庭革命、社会革命的意识。

光绪24年(1898年),24岁的曹亚伯乘船离家至武昌,进入刚刚设立的农务学堂求学,并补博士弟子员。光绪26年(1900年)7月,唐才常等所领导的自立军失败,干部数十人先后被捕弃市。身在武昌城的曹亚伯亲眼看见林圭、博慈祥、李炳寰、蔡承煜、王天曙、黎科、瞿河清等人被杀,对清廷愈加恨之入骨,于是和农务学堂日语译员中的革命党人徐传笃、唐宝锷有了更加频繁的来往,自此走上革命党之路。不过,这也导致他和另外其他4名同学在罗振玉的整顿中被迫离开学校。

幸运的是,曹亚伯离开农务学堂后,正好赶上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招考新生,于是他于1900年冬天进入该校肄业,并和黄兴同班。

7281F

孙中山手书“博爱”条幅赠与曹亚伯。(原件藏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中,曹亚伯创办科学补习所,参与创办同盟会,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孙中山曾对他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曹亚伯于党国革命,曾尽大力”“辅佐革命,奔走国内外,无役不从,尤其辛亥武汉革命,曹亚伯功勋特多”,并亲书“博爱”“山高水长”条幅赞颂。辛亥革命元勋黄兴也曾手书一联“天下引以为己任,我事皆可对人言”赠给曹亚伯,高度赞赏他“天下为公,心胸坦荡”的高贵品质。当然,这是后话。

关于农务学堂的整顿工作,罗振玉还向张之洞建议拨给公地用以建设农事试验场,以便师生实验。张之洞对罗振玉的一系列改革颇为满意,于是接受了他的建议。要知道,美国教习布里尔曾几次三番要求张之洞划拨公地建设农事试验场,都没有下文。(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