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遗珍——华中农业大学校史资料精粹(连载1)

前言

华中农业大学栉风沐雨,走过了近120年,她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休戚相关。

1898年,经光绪皇帝批准,张之洞在美国教习布里尔的协助下,于武昌城内四川会馆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所农业学校——湖北农务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先河,也揭开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历史序幕。1904年,学校迁至武昌城北宝积庵,定名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先后延聘十余位日本教习,开始高等阶段办学。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学堂房屋被焚,仪器设备尽付一炬,高等农业学堂从此结束。1912年,学校以湖北省立甲种农业学校之名重建,后经过湖北省立第一高级农业学校、湖北省立第二高级农业学校的演变,至1928年停办。1930年,湖北省筹设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并于1931年在宝积庵原址正式成立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33年,国立武汉大学设立农学院筹备处,并于1935年秋在徐家棚棉场举办一期“农业简易班”。1936年,国立武汉大学正式成立农学院,当年夏,湖北省政府停办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嗣后,于1937年在原址举办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38年,日军进犯武汉,国立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其农学院奉教育部令并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则奉湖北省政府令西迁恩施,并入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五峰农专分校。1940年11月,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改建为湖北省立农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湖北省立农学院于当年12月由恩施迁回武昌宝积庵原址。1946年5月,国立武汉大学农学院亦奉教育部令准予恢复。

1949年,武汉解放。1950年,两校各自去掉校名中的“国立”与“省立”。从1952年起,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湖北省农学院与武汉大学农学院整体合并,同时将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的部分系科并入,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校址设在湖北省农学院原址宝积庵。1957年暑假,一个甲子接近尾声,华中农学院从宝积庵迁至南湖畔,开启了她的狮子山新时代。

华中农业大学在初创阶段,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为办学样本,为湖北省乃至全中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农业人才。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学校以复兴乡村为己任,屡办屡辍,屡辍屡办,几度更名,数次搬迁。抗战西迁路上,师生耕读不辍,住土房,吃杂粮,点油灯,共体时艰,情绪饱满,坚持学习工作,使学校不断得到发展。华中农业大学主要源流之一的武汉大学农学院在抗战胜利复建后汇聚了叶雅各、李凤荪、焦启源、胡仲紫等一批名教授,成为全国有名的农学院之一。

百廿双甲子,弹指一挥间。经历了数次战乱、水灾,华中农业大学大部分早期办学资料几乎散失殆尽。为寻找这些遗落的校史珍宝,留存宝贵史料凭证,校史研究工作者十余年来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国内外各大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及收藏品市场,搜集到一批早期校史资料原件及复制件。将这些宝贵的校史资料束之高阁无异于明珠投暗,因此校史研究工作者产生了将1898年至1949年间的重要校史资料影像化流传于世的想法,这也是写作这本《耕读遗珍——华中农业大学校史资料精粹》的创作初衷。影像,是还原历史片段最有力的语言,用影像承载校史资料,再配以文字再现相关史实,无疑会使校史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形象化和立体化。

当然,回顾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华中农业大学120年所走过的道路,正是一条寻求中国乡村振兴之路。重温这些校史资料,可知先人弘农学之艰难,可知前辈扬国光之不易,从而激励新一代华中农大人更加理解母校“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动力。

为此,校庆网拟于2018年3月5日起,至120周年校庆日,以专题栏目形式连续刊发校史文化读本《耕读遗珍——华中农业大学校史资料精粹》,预计每1至2周一期,并同步推送至华中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以飨各位读者。同时,恳请读者对刊发稿中存在的错漏批评指正。


布里尔旧藏《鄂省全图》

鄂省全图

湖北巡抚严树森于同治元年(1862年)编制,纸本,木版印刷。该地图为湖北农务学堂首任美国教习布里尔旧藏。

1897年,康奈尔大学农学院1888届毕业生布里尔接受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包含往返差旅费、住宿以及3年年薪3000美元的合同,前往大清帝国湖北省担任农业教习。根据合同,他需要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来建设一个模范农场。当时,布里尔正在纽约州达奇斯县他的家庭农场里工作。

光绪23年(1897年)9月,布里尔取道日本,经上海沿长江逆流而上。在抵达武昌后,张之洞立即派候补知府汪凤瀛带他赴武昌、大冶及周边调查农作物和土壤情况。布里尔在考察后,作成了一份包括植树造林、植物育种等15条内容的报告供张之洞参考。

这份《鄂省全图》正是布里尔本人当年前往武昌、大冶及周边调查农作物和土壤情况时所使用的原件,地图左上角还有布里尔本人的英文钢笔签名。复制件现存华中农业大学校史馆。

为便于大家阅读,笔者将地图上刊载上的文字说明加以整理并断句、标点:

“按湖北疆域。东西举一千九百里有奇。南北举九百余里。东界安徽霍山英山宿松。东南界江西德化瑞昌武宁义宁。西界四川大宁巫山石砫奉节云阳万县。西南界四川黔江酉阳。南界湖南平江临湘岳州华容安乡澧州石门安福慈利永定桑植永顺龙山。北界河南商城。横连光山罗山信阳州桐柏泌阳唐县新野邓州内乡而接淅川厅。西北界陕西商南连山阳镇安洵阳白河而接平利。此四至界址也。汉水自陕西汉中府宁羌州潘冢山发源。历汉中与安二府。至白河县木瓜沟入湖北境。经郧阳襄阳安陆三府荆门一州。至汉阳府北大别山下。入于江。江水则自四川松潘厅岷山发源。曲折数千里至巫山县三峡。入湖北巴东县境。经宜昌荆州二府。其北一支为江正流。历枝江松滋江陵石首至监利县之螺山。其南一支为江之分流。由虎渡口分江之势。经公安县湖南澧州安乡汇诸水而入洞庭。历巴陵出荆河脑汇合北支之流而成大江。其北岸则沔阳汉阳。其南岸则湖南巴陵临湘湖北嘉鱼江夏。至汉阳与汉水合。遂有汉口之称。从此江流愈大。经汉阳武昌黄州至黄梅县清江嘴出湖北境。又经江西安徽江苏三省入于海。同治纪元岁在壬戌季夏月上澣抚鄂使者新繁严树森识。”(待续)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抄袭或抓取)